初次納鞋墊 堅定學習心
有一天,梁勤看見村里的幾位老人聚在一起納鞋墊。從那時起,她就動心了,每天忙完家務,就會偷偷跑去看她們納鞋墊。有一次,梁勤把媽媽藏在家里很久卻沒有動過的一雙鞋墊翻出來,自己穿好針線,有模有樣地納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雙鞋墊。梁勤回憶說,那次,食指與中指上扎滿了大大小小的針眼。為了止疼,她用家里的剩布條把受傷的指頭纏住又繼續(xù)納。“當我小心翼翼地把彎彎扭扭的鞋墊拿出來時,媽媽笑了,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自己摸索著納出來的?!?
學成此手藝 喜得愛人心
“當時拗不過她,就做了幾個樣子給她。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就全部納完了,而且做得還不錯。”梁勤的母親說,農村女子到了18歲還不會干家務,人們都會不喜歡,覺得不賢惠。如果已經會做家務,而且又會針線活的話,會很受人喜歡。
二十歲出頭,梁勤就學會了這門手藝,這不僅得到了親朋好友的稱贊,還幫她找到了另一半。有一天,梁勤在納鞋墊時,被鄰村的一個男孩看見,男孩看到鞋墊上活靈活現(xiàn)的圖案,對她頓生好感。“那次我經過她家門口時,看她納鞋墊非常認真,以至于我在她身后站了好長時間她都沒有發(fā)現(xiàn)。之后一有時間就過來看她納鞋墊?!绷呵诘恼煞蛩稳缧恼f起當時的情景臉上泛起了紅。
耐心教眾人 成了“鞋墊王”
現(xiàn)在村民們給梁勤起了個外號——“鞋墊王”,村里的婦女們每天都會到她家討教,她總是耐心地教。“我很早就會納鞋墊了,可是沒有梁勤那么精通,納出來的總感覺不好。于是我每天找她學習,她總是手把手地教?!贝迕裉K亞平熱情地對記者說。
納鞋墊可以說是一門女紅,不僅有其獨特的工藝程序,更需要做工者心靈手巧,還要有足夠的耐心。梁勤告訴記者,她一年半的時間納了100多雙鞋墊、60多種圖案,這些鞋墊基本上都送給親朋好友了。
為了學習更多的納鞋墊技巧,梁勤平時除了自己摸索外,還不斷地向前輩們請教,同時還買了許多相關的書籍?,F(xiàn)在,她納的鞋墊在十里八鄉(xiāng)已經很有名氣。
當記者問她累不累時,梁勤拿起即將完成的鞋墊滿臉笑容地說:我不累,能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更多的人知道手工納鞋墊這門手工藝術,我就感到非常高興。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學成這門手藝,讓它流傳下去?!?
■采訪手記:
俗話說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手工納出的鞋墊不僅設計精致、特色鮮明,而且排除腳汗、穿著舒適、經久耐用,為世人所喜歡。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休閑鞋、時尚鞋因為自帶各種功能的鞋墊,而讓我們逐漸忘記了古老的手納鞋墊,那精美的圖飾、舒適的布料、美好的寓意都讓我們逐漸淡忘。正是有了像梁勤這樣的一群傳承人,才讓人們知道我們還有值得炫耀的手工藝品。當看到梁勤那一整箱“可人”的鞋墊,當看到梁勤戴著眼鏡納鞋墊的情景,當聽到她最后那段感人的話語時,記者頓覺得她是那么的偉大,令人起敬。
記者 梁娟
【責任編輯: 張君宇】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日報晚報版、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