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創(chuàng)業(yè)的艱辛留給自己,將成功的喜悅奉獻給社會,永遠地在艱辛中飽嘗人生的快樂。王竑锜結合自身經歷,對“五倫”、“八德”、“十義”進行系統(tǒng)講解,并從傳統(tǒng)文化鑄就靈魂的角度,通過對佛教的覺悟、圣經的感恩博愛、古蘭經的至善至德、道教的無我無為,以及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外道德學說理念進行歸納分析,得出了大愛無疆的道德精髓和“覺悟人生、奉獻人生、回報社會”的人生追求。近6個小時內,平均不到兩分鐘,熱烈的掌聲就會響起一次。前來聽課的年齡最大70多歲,年齡最小的只有10余歲,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60余名義工。
市文明辦主任張紅亮說,道德是立身之本,文明是城市之魂。臨汾作為中華道德文化的重要發(fā)祥地,以堯舜風范文明華夏。尤其是近年來,我市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文明創(chuàng)建的龍頭工程,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評選等活動,涌現出一批享譽 全國的道德楷模和一批事跡感人至深的網絡名人,促進了全市物質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和生態(tài)文明全面發(fā)展。當前,我市正處在轉型跨越發(fā)展的關鍵階段,更需要積極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,更需要健康有序的道德力量來推動。“道德大講堂”不僅創(chuàng)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方式,而且是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、推動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有效平臺和重要載體。
前來聽課的何勁波與14歲的兒子何其迅花了一個星期時間,從太原徒步趕到孝和林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基地,與兒子一同聆聽傳統(tǒng)國學精髓講座之后。他說,通過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讓孩子懂得了感恩,學會了克制。
“道德大講堂讓我們學到了智慧和一些學校學不到的知識,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?!焙纹溲溉缡钦f。
一天短暫的講解結束了,但王竑锜倡導的孝敬、誠信、仁義、博愛、知行合一等道德準則,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聽眾。
記者 郭強
【責任編輯: 劉靜】
責任編輯:臨汾新聞網編輯
上一篇: 臨開一中加強暑期教師培訓
下一篇: 農村書屋管理工作亟待加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