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許同是農(nóng)民后代之故,對路玉香的詩,我挺喜歡,心中也時常滋生出諸多疑問:“在田間勞作的間隙里,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,她是怎樣詩意地感知著勞動、感知著生活、感知著這個時代?她是如何把自己心中的體會傾注筆端,寫出了厚厚一摞詩稿,并多次獲獎?”帶著這些疑問,我專程前往翼城縣曉史村走訪了路玉香。
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詩人
走進路家簡陋卻潔凈的北屋,看到桌子上擺的和墻壁上掛的都是各類賽事的獎牌、獎狀,一下子讓我的情緒活躍起來。尤其是看到路玉香最新創(chuàng)作的詩歌作品,更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那份喜悅之情。于是,我們便在墨香濃郁的氛圍中,進行了一次真摯的心靈溝通。
小時候,路玉香的家境貧寒,因而有過幾次險些輟學的經(jīng)歷,是父母省吃儉用為她湊足了學費,方使其免遭輟學之痛。她自幼天資聰穎,八歲入學,勤奮好學,好勝心強,各門功課名列前茅。作文更為突出,一直擔任班長、學習委員,多次被評為“三好學生”,在班上最早加入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。還是在上小學時,便以一首《愿做革命紅小將》而名揚校內(nèi)外。那時,路玉香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當一名詩人。
夢想與命運之間的差距往往是很大的,童年的路玉香,正趕上“十年動亂”。盡管當時沒有什么課外讀物,但酷愛讀讀寫寫的她,偶爾遇到一張報紙、一本雜志,便會反復閱讀,連報縫啟事都不放過。初中尚未讀完,一場意外發(fā)生了:父親在搶救村里失火的變壓器時身受重傷,集體財產(chǎn)保住了,父親卻從此患上頑疾,臥床不起。頂梁柱突然倒塌了,一家七口人怎樣生活?面對年邁的奶奶、身子單薄的姐姐、還是年幼的弟妹,母親哭成了淚人。為了照顧父親,更為了填飽肚子,年僅14歲的路玉香,只好含淚輟學,回鄉(xiāng)務(wù)農(nóng)。
眼下最實際的選擇,使路玉香內(nèi)心世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痛苦,但癡迷詩歌創(chuàng)作的路玉香,始終沒有放棄當詩人的夢想。她以農(nóng)村好人好事為題材,為村里的演唱隊創(chuàng)作了大量的琴書、快板。作品搬上舞臺后,她也成了十里八鄉(xiāng)小有名氣的“女作家”,引起了縣文化館負責人的注意,多次邀請她參加縣上的文學活動,并給予了很大的關(guān)懷和扶持。為了提高自己的創(chuàng)作水平,路玉香省吃儉用自費參加了《鴨綠江》雜志創(chuàng)作函授班。
功夫不負苦心人。路玉香成功了,她相繼被當代青年文學研究會、省詩詞學會、新田園詩書畫研究會吸收為會員,不少作品也在全國獲得金獎、銀獎和優(yōu)秀獎,其詩集《詩苑鳥語》,由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,引起社會廣泛好評,翼城縣委宣傳部特意舉行了“路玉香詩集《詩苑鳥語》發(fā)行暨作品研討會”。從此,農(nóng)民女詩人的稱謂傳遍三晉大地。
精心打理詩歌的田園
簡單枯燥的田園生活,不時激發(fā)著路玉香的創(chuàng)作靈感,田間的一樹一木、一花一草、一蟲一鳥,在她眼里都長上了詩的翅膀,撲棱棱地飛進腦海。她常常在勞作的間隙,坐在地頭的樹蔭下,或癡情凝望頭上藍天,或屏息注視腳下青草,或隨意擺弄一塊土坷垃,久久地冥思苦想。
路玉香說:“創(chuàng)作是我的第二生命,詩歌占據(jù)生命的一部分?!奔毤毱纷x著她的詩,我便在其筆墨流動的軌跡中窺視到她的生活和性格、文化和品位,那么的深遠而又博大,那么的厚重而又空靈,正像她的為人,溫柔、寬闊、厚實、真誠。我非常清楚,詩集中有她數(shù)不盡的艱辛淚水,也有她道不完的發(fā)自生命深處的喜悅之情。
路玉香是一位使命感很強的農(nóng)民詩人?!霸娧灾尽痹谒脑姼枳髌防镉谐浞值捏w現(xiàn)。有些詩如果只從風格上看,無論如何也看不出是出自一位農(nóng)家婦女之手?!吨袊垺芬辉娺@樣寫道:“雄姿是萬里長城/昂首是珠穆朗瑪峰/血脈是長江黃河/筋骨是山岳丘陵/五千年的文明鑄就精魂/五千年的風云冶煉雄心/五千年的變遷舞轉(zhuǎn)乾坤/五千年的飛騰震撼蒼穹……”她以詩詠史,以詩言志,壯懷激烈,蕩漾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主旋律。
路玉香的詩歌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。她的 詩如乳、如露、如箏、如琴,那么質(zhì)樸、潔凈、醉人?!端托小吩娙绱讼鹿P:“不是牽腸人/那知瓜連藤/唯有送行時/更覺分別痛/車行招手影/霎時被朦朧/急車馳如箭/留下心似弓/腹囊像刀捅/肝腸穿百孔/多想插翅追/再多送一程……”筆蘸心頭血,字字感天地。情真意切,激蕩心扉。詩情的凝聚,詩化的至理,真像是一塊塊巨石投心湖,濺起一朵朵浪花,激起一層層波瀾。她的詩是“水到渠成”的一泓清泉,是“瓜熟蒂落”的一枚果實,是“真情實感”流出來的一滴熱淚,是用摯愛和生命釀造出來的一脈乳汁。路玉香的詩,具有著獨特的田園詩味兒。
思想決定著詩人感受生活、體驗生活的敏銳性,決定著總結(jié)生活、提煉生活的深度和高度。
路玉香雖然是一位農(nóng)家婦女,可她卻與其他農(nóng)民詩人不同。不同之處就在于她能夠穿透生活的表層,達到理性的層面、定性的準確。于是,詩里便多了一份政治上的清醒。
路玉香的詩歌多取材于身邊的人和事,在荷鋤田間之余,不懈地探尋,反復地琢磨。然后,將積累和掌握的大量素材幻化成詩,呈現(xiàn)出鮮明的田園特點和時代特色。全部詩歌以弘揚真善美、鞭撻假惡丑為主題,描繪了多姿多彩的鄉(xiāng)村生活,為教化村民、匡正村風、樹立社會主義新農(nóng)村的新風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
近幾年,路玉香沒有被時下文學界的“喧囂”所影響和動搖,也沒有在物欲和金錢的誘惑下迷失自己,而是“子夜披衣攬新月,拂曉聞雞筆如風”,在自己那充滿孤寂和希望的田園里堅守著、耕耘著、行走著。(王友明)
來源:臨汾日報
【責任編輯: 賈亮】
責任編輯:臨汾新聞網(wǎng)編輯
上一篇: 安澤縣舉辦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
下一篇: 市衛(wèi)生局舉辦培訓會